专业名称 |
英语(非师范) |
课程名称 |
英美文学作品赏析 |
学 分 |
2 |
课程代码 |
12132303 |
计划课时 |
32 |
实践课时 |
|
制定部门 |
澳门新莆京app官网登录 |
制 订 人 |
外教 |
批 准 人 |
赵晓红 |
制订日期 |
2018年7月 |
一、课程属性
1. 课程的性质
《英美文学作品欣赏》是英语专业(师范)专业拓展课程,该课程是一门集理论讲授、文本欣赏为一体的实践性课程。
2. 课程定位
本课程在第六学期开设,属于文学文化方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英美各种作品的特点,培养学生理解、鉴赏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巩固其语言基本功。其次,通过阅读和分析作品,使学生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能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写作风格,为更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奠定基础。
3. 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比较顺利地阅读文学作品,英语理解水平和表达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熟悉在风格、体裁、主题、文化背景、以及主题等方面各异的散文,具备初步的文学理论知识和文学批评素养。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 英美文学作品体裁;
2. 英美文学作品各种体裁的特点;
3. 英美文学作品鉴赏方法;
4. 文学评论理论及方法;
5. 文学评论的撰写。
能力目标
1.能够借助工具书比较顺利地阅读文学作品;
2. 英语理解水平和表达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3. 熟悉在风格、体裁、主题、文化背景、以及主题等方面各异的散文;
4. 具备初步的文学理论知识和文学批评素养。
素养目标
1. 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独立开展研究工作;
2. 树立科学研究的意识,养成不断探索和努力进取的学术习惯;
3. 培养收集整理资料和分析研究资料的能力;
4. 锻炼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实施
1. 课程结构
序号 |
学习模块 |
学习内容 |
教学建议与说明 |
学时 |
1 |
英语作品体裁介绍 |
(1)英语诗歌; (2)英语戏剧; (3)英语小说; (4)英语散文。 |
小班授课;采用讲授和讨论的方式。 |
8 |
2 |
英语作品赏析方法 |
(1)诗歌欣赏方法; (2)戏剧欣赏方法; (3)小说欣赏方法; (4)散文欣赏方法。 |
小班授课;采用讲授和讨论的方式。 |
12 |
3 |
英语作品赏析实践 |
英语文学作品 |
小班授课;采用讲授和讨论的方式。 |
12 |
2. 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一讲 |
英语作品体裁介绍及英语诗歌 |
建议学时 |
4 |
授课教师 |
专任教师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英语作品体裁分类;英语诗歌韵律节奏分析;诗的形式;诗的分类;诗歌主要使用的修辞格。 |
能力目标 |
能独立分析诗歌并会分析韵律,类别及形式。 |
素质目标 |
丰富学生知识,增长学习乐趣,增强教学人文性。 |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法 |
教学媒介 |
作业类型 |
1 |
英语作品体裁介绍;诗歌的韵律节奏分析及形式 |
1 |
讲授法、讨论法 |
讲义;电子投影 |
查阅相关理论 |
2 |
诗歌的分类及主要使用的修辞格 |
3 |
讲授法、讨论法 |
讲义;电子投影 |
查阅相关理论 |
第二讲 |
英语戏剧及欣赏方法 |
建议学时 |
4 |
授课教师 |
专任教师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介绍戏剧概念;戏剧冲突;戏剧人物语言特点及戏剧的艺术手法。 |
能力目标 |
学习并掌握戏剧概念;戏剧冲突;戏剧人物语言特点及戏剧的艺术手法。 |
素质目标 |
丰富学生知识,增长学习乐趣,增强教学人文性。 |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法 |
教学媒介 |
作业类型 |
1 |
戏剧概念、冲突 |
2 |
讲授法、讨论法 |
讲义;电子投影 |
查阅相关资料 |
2 |
戏剧语言特点及艺术手法 |
2 |
讲授法、讨论法 |
讲义;电子投影 |
查阅相关资料 |
第三讲 |
英语小说及欣赏方法 |
建议学时 |
4 |
授课教师 |
专任教师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小说的意图与要素;小说的情节;小说的人物性格和主题。 |
能力目标 |
学习并掌握小说的要素并能就具体的小说进行分析 |
素质目标 |
增强小说阅读的目的性和方法性。 |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法 |
教学媒介 |
作业类型 |
1 |
小说的意图与要素及情节 |
2 |
讲授法、讨论法 |
讲义;电子投影 |
查阅相关资料 |
2 |
小说的人物性格和主题 |
2 |
讲授法、讨论法 |
讲义;电子投影 |
梳理教学问题 |
第四讲 |
英语散文及欣赏方法 |
建议学时 |
2 |
授课教师 |
专任教师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散文分类、语言特点及艺术手法。 |
能力目标 |
学习并掌握散文的分类;语言特点及艺术手法并能就具体的散文进行欣赏和分析。 |
素质目标 |
提高学生人文修养和语言敏感度,扩展学生阅读量。 |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法 |
教学媒介 |
作业类型 |
1 |
散文的语言特点及其分类 |
1 |
讲授法、讨论法 |
讲义;电子投影 |
查阅相关资料 |
2 |
散文的艺术手法 |
1 |
讲授法、讨论法 |
讲义;电子投影 |
文本分析 |
第五讲 |
作品欣赏实践 |
建议学时 |
6 |
授课教师 |
专任教师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英语作品阅读和分析。 |
能力目标 |
就作品展开分析并写出相对规范的文学评论 |
素质目标 |
通过作品分析,提高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和动笔能力。 |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法 |
教学媒介 |
作业类型 |
1 |
戏剧分析 |
6 |
讲授法、讨论法 |
讲义;电子投影 |
文本分析 |
第六讲 |
作品欣赏实践 |
建议学时 |
4 |
授课教师 |
专任教师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英语作品欣赏 |
能力目标 |
掌握诗歌分析方法。 |
素质目标 |
通过作品分析,强化分析能力和动笔能力。 |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法 |
教学媒介 |
作业类型 |
1 |
诗歌分析 |
4 |
讲授法、讨论法 |
讲义;电子投影 |
查阅相关资料 |
第六讲 |
作品欣赏实践 |
建议学时 |
4 |
授课教师 |
专任教师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英语作品的文本解读。 |
能力目标 |
熟悉并掌握英语小说的分析方法 |
素质目标 |
增强小说阅读的目的性和方法性,改变以往单纯的不求甚解的阅读方式。 |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法 |
教学媒介 |
作业类型 |
1 |
小说分析 |
4 |
讲授法、讨论法 |
讲义;电子投影 |
小说评论撰写 |
第七讲 |
作品欣赏实践 |
建议学时 |
4 |
授课教师 |
专任教师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英语作品阅读和分析 |
能力目标 |
分析散文的特点和要素。 |
素质目标 |
增强语言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法 |
教学媒介 |
作业类型 |
1 |
论文答辩规范 |
4 |
讲授法、讨论法 |
讲义;电子投影 |
文本分析 |
四、教学条件
1. 教学设备
教学地点 |
设备 |
台套数 |
备注 |
阶梯教室 |
多媒体投影机及显示屏 |
一套/室 |
|
2. 教学师资
师资 |
主讲内容 |
能力要求 |
专任教师 |
具有中级职称,熟悉英语文学教学的专职教师。 |
在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能熟练驾驭课程的教师。 |
兼职教师 |
无 |
|
3. 教材与参考资料
(1)建议使用教材
魏健.《英美文学鉴赏导读》,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2)参考资料
[1] 波伏娃.《第二性》(第2 版),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5.
[2] 柏拉图,朱光潜译.《理想国》,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3] 黑格尔,朱光潜译, 《美学》(第1 版),商务印书馆, 1996.
[4] 胡亚敏.《叙事学》,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5] 胡壮麟.《理论文体学》(第2 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6] 秦明利.《英美现当代经典小说赏析》,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7] 魏健.《英美文学鉴赏导读》,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8] 亚里士多德,罗念生译. 《诗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9] 赵毅衡.《苦恼的叙述者》(第1 版),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2.
4. 教学资源
国内同类专业相同课程精品课程网站,多媒体课件,论文写作参考用书,专业报刊等。
五、考核评价
本课程过程考核(课堂学习出勤,参与课堂学习、讨论及作业完成情况)占40%,期末论文占60%。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论及技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