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英语(非师范类) |
课程名称 |
中国文化概论 |
学 分 |
2 |
课程代码 |
12132302 |
计划课时 |
32 |
实践课时 |
0 |
制订部门 |
澳门新莆京app官网登录 |
制 订 人 |
柳辉 |
批 准 人 |
赵晓红 |
制订日期 |
2018年7月 |
一、课程属性
1. 课程的性质
《中国文化概论》是英语专业方向拓展课程。是一门实现内容课程与语言课程的融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的课程。
2. 课程定位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为英语专业选修课,定位在英语专业课程与语言技能教学的课程体系。此课程前期包括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词汇学、英语语言学等;后续课程包括中西文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欧洲文化入门、英美文学等。这些课程依托专业知识内容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 课程任务
本课程以介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主线,主题包括哲学、宗教、教育、科技、文学及日常的衣、食、住、行等12个涉及学生进行语言交流或文化交流的很多主题。使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和领悟,培养民族自豪感、审美情趣,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本课程也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异域文化,进行比较,培养文化敏感性,树立多元文化的观念,对于自己的文化既不妄自尊大,也不无端菲薄。对其他文化,批判中接受,吸取其精华部分,补充自己的文化。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
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基础和习俗。
3.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思维、行为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的影响。
4. 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能力目标
掌握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词汇,区分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
阅读中国古代经典作品,获得丰富文化知识,拓展知识面。
通过学期论文撰写,初步掌握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
运用英语进行文化交际活动过程中提高语言技能和思辨能力。
素养目标
增强学生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自身,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学习普遍文化价值观,培养多视角的、灵活的、思辨的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国当前的国情。
培养学生对自己文化既不妄自尊大,也不无端菲薄。
三、课程内容及实施
1. 课程结构
序号 |
章节 |
学习内容 |
教学建议与说明 |
学时 |
1 |
第一章 绪论 |
1. 概述 2. 中国古代神话 |
多媒体教室授课 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
2 |
2 |
第二章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
1. 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 2.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境界 3.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4.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
多媒体教室授课 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
4 |
3 |
第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 |
1. 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 2. 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 3. 儒学的宗教化与三教交融 |
多媒体教室授课 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
4 |
4 |
第四章 中国文学 |
1.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2. 中国现代文学的成就 |
多媒体教室授课 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
4 |
5 |
第五章 中国艺术 |
1. 中国书法 2. 中国画 3. 京剧 |
多媒体教室授课 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
4 |
6 |
第六章 中国古代建筑 |
1.中国古代建筑 2.园林艺术 |
多媒体教室授课 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
2 |
7 |
第七章 中国传统节日 |
1.春节 2.元宵节 3.清明节 4.端午节 6.重阳节 7.中秋节 |
多媒体教室授课 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
2 |
8 |
第八章 中国饮食文化 |
1. 中国饮食文化 2. 舌尖上的中国 3. 烹调方法 |
多媒体教室授课 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
2 |
9 |
第九章 中国茶酒文化 |
1. 中国茶饮 2. 酒文化 |
多媒体教室授课 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
2 |
10 |
第十章 中国服饰 |
1. 中国古代服饰 2. 丝绸 |
多媒体教室授课 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
2 |
11 |
第十一章中国语言文字 |
1. 汉语 2. 汉字 |
多媒体教室授课 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
2 |
2. 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一讲 |
概述 、 古代神话故事 |
建议学时 |
2 |
授课教师 |
柳辉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了解中国文化的全貌 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相关词汇和短语 |
能力目标 |
1. 能说出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2. 能说出中国神话故事反映出的传统文化 |
素养目标 |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法 |
教学媒介 |
作业类型 |
1 |
1.神话人物 |
1 |
讲授法和讨论法 |
PPT |
查阅相关内容 |
2 |
3. 神话特点 4. 神话发展历史 |
1 |
讲授法和讨论法 |
PPT |
查阅相关内容 |
第二讲 |
中国古代哲学 |
建议学时 |
4 |
授课教师 |
柳辉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掌握基本的概念 了解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 了解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境界 了解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了解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
能力目标 |
能说出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 |
素养目标 |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发扬传统美德与典范道德人格 |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法 |
教学媒介 |
作业类型 |
1 |
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 |
1 |
讲授法、课堂讨论 |
PPT |
查阅相关内容 课后习题 |
2 |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境界 |
1 |
讲授法、课堂讨论 |
PPT |
查阅相关内容 课后习题 |
3 |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 |
1 |
讲授法、课堂讨论 |
PPT |
查阅相关内容 课后习题 |
4 |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
1 |
讲授法、课堂讨论 |
PPT |
查阅相关内容 课后习题 |
第三讲 |
中国古代宗教 |
建议学时 |
4 |
授课教师 |
柳辉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了解宗教也是一种文化 了解道教的历史及其基本教义 了解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
能力目标 |
掌握相关词汇、短语 能用英语说出出中国古代宗教的信仰特征和基本教义 |
素养目标 |
培养学生正确的宗教观念 |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法 |
教学媒介 |
作业类型 |
1 |
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讲授法、课堂讨论 |
PPT |
查阅相关内容 书面作业 |
2 |
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 |
1 |
讲授法、课堂讨论 |
PPT |
查阅相关内容 |
3 |
佛教与中国文化 |
1 |
讲授法、课堂讨论 |
PPT |
书面作业 |
4 |
儒家学说 三教交融 |
1 |
讲授法、课堂讨论 |
PPT |
书面作业 |
第四讲 |
中国文学 |
建议学时 |
4 |
授课教师 |
柳辉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掌握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及作古代文学家作品 |
能力目标 |
能说出古代著名文人及其作品的内容 |
素质目标 |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法 |
教学媒介 |
作业类型 |
1 |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
2 |
讲授法、课堂讨论 |
PPT |
查阅相关内容 |
2 |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 |
2 |
讲授法、课堂讨论 |
PPT |
查阅相关内容 |
第五讲 |
中国艺术 |
建议学时 |
4 |
授课教师 |
柳辉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掌握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及书法、绘画知识 |
能力目标 |
能识别书法和绘画类型 |
素养目标 |
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美 |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法 |
教学媒介 |
作业类型 |
1 |
中国书法 |
2 |
讲授法 |
PPT |
查阅相关内容 |
2 |
中国绘画 |
1 |
讲授法、讨论 |
PPT |
查阅相关内容 |
3 |
中国戏曲 |
1 |
观看视频 |
PPT |
查阅相关内容 |
第六讲 |
中国科学技术 |
建议学时 |
2 |
授课教师 |
柳辉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
能力目标 |
掌握建筑词汇,能说出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 |
素养目标 |
感受中国古人的伟大成就 |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法 |
教学媒介 |
作业类型 |
1 |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
1 |
讲授法 |
PPT |
查阅相关内容 |
2 |
中国园林艺术 |
1 |
讲授法 |
PPT |
查阅相关内容 |
第七讲 |
中国传统节日 |
建议学时 |
2 |
授课教师 |
柳辉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掌握与节日相关的词汇、短语及其庆祝节日的风俗习惯 |
能力目标 |
能说出中国人如何欢度重要节日 |
素养目标 |
培养学生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 |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法 |
教学媒介 |
作业类型 |
1 |
中国传统节日 |
2 |
讲授法和讨论法 |
PPT |
查阅相关内容 书面作业 |
第八讲 |
中国饮食文化 |
建议学时 |
2 |
授课教师 |
柳辉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掌握与饮食相关的词汇和中国饮食文化 |
能力目标 |
能识别八大菜系、说出中国菜的英文名字。 |
素质目标 |
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法 |
教学媒介 |
作业类型 |
1 |
中国饮食文化 舌尖上的中国 烹调方法 |
2 |
讲授法和讨论法 观看视频 |
视频、PPT |
查阅相关内容 书面作业 |
第九讲 |
中国茶酒文化 |
建议学时 |
2 |
授课教师 |
柳辉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了解中国茶文化、酒文化 |
能力目标 |
能列举出名茶叶产地、名酒的产地 |
素质目标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法 |
教学媒介 |
作业类型 |
1 |
中国茶文化 |
1 |
讲授法、品茶 |
PPT |
查阅相关内容 |
|
中国酒文化 |
1 |
讲授法 |
PPT |
查阅相关内容 |
第十讲 |
中国服饰 |
建议学时 |
2 |
授课教师 |
柳辉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掌握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历史的知识及其相关词汇 |
能力目标 |
能分辨出古代服饰,能说出古代服饰的特征 |
素质目标 |
培养学生名族自豪感 |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法 |
教学媒介 |
作业类型 |
1 |
中国古代各朝代服饰发展的历史及其特征 |
1 |
讲授法 |
PPT |
查阅相关内容 |
第十一讲 |
中国语言文字 |
建议学时 |
2 |
授课教师 |
柳辉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掌握英汉拜访习俗、送礼习俗的内容 |
能力目标 |
能识别英汉拜访习俗、送礼习俗的差异 |
素质目标 |
能有效、得体地与英语国家的人交际 |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 |
教学方法 |
教学媒介 |
作业类型 |
1 |
汉语的历史与特点 |
1 |
讲授法 |
PPT |
查阅相关内容 |
2 |
汉字的历史与特点 |
1 |
讲授法 |
PPT |
查阅相关内容 |
四、教学条件
1. 教学设备
教学地点 |
设备 |
台套数 |
备注 |
多媒体教室 |
多媒体投影机及显示屏 |
一套/室 |
|
2. 教学师资
师资 |
主讲内容 |
能力要求 |
专任教师 |
中国传统文化,教师职业技能 |
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且有多年从事该课程教学经历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者。 |
兼职教师 |
不需要 |
|
3. 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常俊跃,霍跃红,王焱,赵永青主编,中国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聊华英,A Glimpse of Chinese Culture( 中国文化概况).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李中华, 中国文化概论。 北京:中文化书院,1987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资料
[1] 何其亮,张晔。(2006)英译中国传统文化[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 井卫华,王红欣.(2005)中国社会与文化要略[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3] 陈文伯. 英汉成语对比与翻译[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4] 崔素花. 中西隐私观差异及根源探析[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
[5]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6] 董艳丽. 英汉称赞习俗对比[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5).
[7] 周仪 (2006)中国文化概论[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4. 教学资源
国内同类专业相同课程网站,多媒体课件,中国传统文化参考用书等。
五、考核评价
过程性考试和形成性考核结合:平时出勤占(10%);陈述(presentation)及课堂参与占(20%)就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一个方面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论文(10%)。期末考试占(60%)